找到相关内容259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——以《佛祖统纪》为中心

    恶报、人伦禽鱼的念佛生西等,也就秀容易理解了。藉著《佛祖统纪》,志磐不仅要向世人说明佛法的根源、佛法在世间兴衰演变之与佛法真理之间的关系、中国佛教中的正统宗派等问题,而且他更想达成其弘扬佛法的目的。...是由解释佛的三身而推演开来的重要理论。如荆溪《法华玄义释籖》云:   今之法聚,以本为要。……故章安述大师意,得经文心。故《玄义》五章,莫过本。(7)   作为天台...

    宋道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762529.html
  • 论天台智顗的“文本”概念

    约教、本、观心「四意消文」的解经方法。关于这两种方法之运用及意义,笔者已曾为文论述[1],在此不一一详谈这些方法的内涵。不过关于此处所欲讨论之智顗的文本概念,与笔者个人之前的研究成果,不能不有所关连...,佛经之真正本体则是能够具足一切诸法而又不外于任一诸法之实相。  三、文本的结构:文本与本文本  透过上述智顗的经典观,吾人可以得知将佛经解为文本时,则此一文本具有双重性,在此笔者称为「文本」与「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870240.html
  • 依法谈妙

    十法界十如是之法,此法即妙,此妙即法,无二无别,故言妙也。又妙者,自行权实之法妙也……又妙者,即而本,即本而,即非本,或为开废。又妙者,取胜修多罗甘露之门,故言妙也。”  文中十法界十如是之法,...

    永 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049981.html
  • 万佛影铭

    。将欲拟夫幽极,以言其道。仿佛存焉,而不可论。何以明之?法身之运物也,不物物而兆其端,不图终而会其成。理玄于万化之表,数绝乎无形无名者也。若乃语其筌寄,则道无不在。是故如来,或晦先以崇基,或显生途而...悟灵应之在兹,徒知圆化之非形,而动止方其,岂不诬哉!  远昔寻先师,奉侍历载。虽启蒙慈训,托志玄籍。每想奇闻,以笃其诚。遇西域沙门,辄餐游方之说。故知有佛影,而传者尚未晓然。及在此山,值罽宾禅师,...

    慧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974443.html
  • “独化”启“即色”

    即色游玄论”中,大讲“所存”,“所以存”,“所无”,“所以无”,这些重要概念和思辨结构也是由向秀、郭象的“”,“所以”的概念和思想演变而来,“”,指现象,“所以”,指本体。郭象说:“‘所以迹者’,真性也,夫任物之真性者,其迹则六经也。况今之人事,则以自然为履,六经为”(《庄子·天运注》)。郭象认为,儒家的“六经”不过是事物的“真性”(自然)的表现而已。这种“所以”也是“无”,“所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73555567.html
  • 支道林思想之研究

    ,无生由乎生。是以十住之称,与乎未足定号;般若之智,生乎教迹之名,是故言之则名生,设教智存则。智存于物,实无也;名生于彼,理无言也。何则?至理冥壑归乎无名,无名无始道之体也”[12]。  所谓“妙”...藉颜子之语以释坐忘云:  “堕枝体,黜聪明,离形去知,同于大通,此谓坐忘”(庄子大宗师)。  而向、郭对此之注则言:  “夫坐忘者,奚所不忘哉?既忘其,又忘其所以迹者,内不觉其一身,外不识有天地,然后...

    刘青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647458.html
  • 《佛性与般若》之研究(2)

    问题,本问题,而不是特殊的教义问题。它处理此问题的方式是开权显实、发迹显本。智者大师说《法华经》“唯论如来设教大纲,不委微细网目”,这大纲是第二序的大纲,不是分解铺陈的大纲,而是批判疏导的大纲;分解...者进而决了之以显实也。若只是开出而不决了,则不必能显实也。  “发”字同于“开”字,但却是就本而言,故言“发迹显本”。而发迹显本亦正是开权显实也。发字亦有发出义,此同于开出,发出来同于开出权来八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3555943.html
  • 莲华的譬喻

    更是其愿力所成,是极乐世界的精神象征。 以下介绍的是天台宗诠释在中佛陀用莲花来譬喻佛的权实与本,最为恰当的精彩解说:莲华的三种义含: (1).为莲故华 莲华之为物,除非不开华,开华必有莲子;可以说...迹门示现?故佛唯有本无,犹如莲华凋谢之后,唯有莲子而无华瓣一样。 唯有莲华,既可以譬喻佛一代时教的权实与本,而且莲华,含有开敷,出水,因果同时等义,更可以譬喻一乘佛法的美妙。因为莲华开后,华落莲成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1644715.html
  • 五常百行,无非孝道

    ·释氏之所谓孝者,略于而专致力于本也。  ·惟我释子,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。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,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。  ·亲在,则善巧劝谕,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。亲殁,则以己...法亦无不重孝。盖世之所谓孝者,有迹可循者也。  释氏之所谓孝者,略于而专致力于本也。有迹可循者,显而易见。专致力于本者,晦而难明。何以言之?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亲,孝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以显其亲,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2147314.html
  • 净土念佛的四层功夫

    ,经常熏陶大乘佛法,听闻净土经论,对于提高智慧,对治烦恼习气,是很有益的。   三、从迹念到神:   一切有感觉的念佛都是有的。所谓就是痕迹之意。.正念佛时还有身体的轻安感受有心念的生灭变化,有能念的心与佛号对立,都属于的范围,有就有所住,有所住则皆是妄心的作用,虽是念佛,也得轻安,但中细的分别仍连续不断,时时在佛念中,涌现出来。如在这个基础上,正念佛时,不起分别,也不住在感觉上,一切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0729511917.html